山東特高壓交流環網將形成
日前,記者參加了由國網山東棗莊供電公司組織的媒體“走進國家電網”體驗活動,現場參觀正在建設的棗莊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。據工程負責人介紹,該工程于2017年10月31日獲國家發改委核準,計劃2019年11月竣工投運。
投資近30億元施工完成69%
棗莊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是國家重點項目濰坊-臨沂-棗莊-菏澤-石家莊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。該工程在棗莊境內涉及“一站兩線”,即新建特高壓變電站與棗莊-臨沂、棗莊-菏澤2條特高壓輸電線路,投資近30億元。
其中,1000千伏變電站遠期規劃建設4臺3000兆伏安主變、1000千伏出線8回、500千伏出線8回;本期建設2臺3000兆伏安主變、1000千伏出線4回、500千伏出線4回。棗莊境內輸電線路65.5公里,共143基鐵塔,途徑滕州市和山亭區共10個鄉鎮街道。
記者在現場看到,水泥澆灌部分已基本完工,圍墻正在施工中。棗莊供電公司總經理張愛祥向記者表示,目前變電站及線路工程開工要件均辦理齊全,變電站通電、通水、通路、通網和工地整平,即“四通一平”工作全部完成。此外,變電站施工進場完成81%,圍墻施工完成70%,棗莊境內線路施工進點完成69%,各項工作有序開展。
技術創新綠色環保施工
記者在現場還注意到“只聞碎石響,不見塵煙起”。問及原因,張愛祥介紹:“變電站占地近200畝,石方爆破量很大。雖然工地表面植被茂盛,但往下半米左右全是石頭,為避免土石方作業帶來揚塵,施工團隊在現場配置了灑水車、霧炮車等降塵設備,通過對作業區域進行灑水處理、對堆土區域全部覆蓋防塵網,實現全程綠色施工。同時,開挖石方現場破碎回填,場平施工挖填平衡,最大限度節約土石資源。”據了解,施工團隊在施工中加大了技術創新力度。工程負責人向記者表示,傳統的圍墻基礎護坡易開裂、易生雜草,為此,施工團隊采用了彩色壓模混凝土,不僅可逼真表現地面裝飾材料的色澤和紋理,而且防裂性能和觀感質量也大幅提升。
此外,該項目對圍墻預埋管線也采取了暗敷的方式。施工團隊提前規劃電子圍欄、智能監控、弱電電源燈等預埋管線,按照“先布局、后實施、再連通”的原則,實現所有墻體“一次澆筑、整體成優”。
張愛祥透露,項目進一步完善臨建區功能策劃,將雨水回收利用技術、太陽能電熱技術、聲光照明控制技術、裝配式建筑等“四節一環保”措施應用于臨建中,真正體現節約占地、綠色施工的理念,形成以人、建筑、環境互為協調的整合體。
山東特高壓交流環網將形成
棗莊地處山東南大門,是山東最早設立的4個省轄市之一。棗莊因煤而興,1911年中興煤礦亮起了魯南第一盞電燈,歷經百年大規模開采后,棗莊正處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、建設自然生態宜居宜業新棗莊的關鍵時期,需要充足電力的支撐。
按照相關規劃,特高壓項目將為棗莊經濟發展送去強勁的清潔電力支撐,實現“外電入棗”,最大落地電力負荷可達980萬千瓦。按棗莊電網2018年最高負荷304萬千瓦計算,可滿足棗莊市3倍負荷的增長需求,為棗莊城市轉型、實現低碳環保經濟發展提供所需的電能。同時,依托特高壓,當地已配套建成投運500千伏匡衡輸變電工程,實現外來電力就地消納,并促成500千伏“南北互供”、220千伏“三縱三橫”棗莊堅強主網架形成,滿足棗莊20年內工業和城市發展的用電需求,解決當前的電力需求矛盾。
截至目前,落點山東的特高壓有錫盟-泰州、扎魯特-青州、上海廟-山東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,以及錫盟-山東、榆橫-濰坊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,在建的濰坊-臨沂-棗莊-菏澤-石家莊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將與榆橫-濰坊特高壓交流工程組成山東特高壓交流環網,與蒙西-天津南、錫盟—山東和在建的北京西-石家莊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聯網形成華北特高壓環網,保證落點山東的扎魯特-青州、上海廟—山東等多條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安全穩定運行,實現能源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。(中國電線電纜網)